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企业面对的经营和投资的风险难以预测,投资者在关注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充分意识企业有效的内部制约对保障其业绩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性[1]。2007年的《上市公司内部制约指引》中规定,公司内部制约的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后的内部制约审计报告必须在企业年度报告的公司治理部分中单独发布。但是内部制约审计对提高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有多大影响,对提高信息可信度是否发挥了有效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对内部制约审计和财务信息质量的研究发展,我国与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差异[2-3],美国自2000年后虚拟财务信息和恶意金融欺诈大量出现,致使《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开始颁布实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制约提供积极的鉴证报告。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行内部制约审计的理由和进行内部制约审计对企业的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及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影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策略以单一的理论研究和简单检验为主,对实施内部制约审计制度的效果和能否产生积极影响还没有充分的实证数据加以验证。本文通过研究内部制约审计和财务信息质量的相关根据和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大量的实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描述,并分析关于内部制约审计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提出提高财务信息或内部制约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发挥财务信息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评估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基于内部制约鉴证报告,通常公司高层管理者会定期对本公司内部制约设计和运转的有效性进行完整、合理和有效的自我评价,并出具内部制约评价报告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使用。该报告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则需外部独立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并出具鉴证报告来完成
内部制约审计。2010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制约审计指引》中对内部制约审计进行明确的定义:本指引所称内部制约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制约计与运转的有效性进行审计[5]。审计师需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制约有充分了解,以确保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真实、恰当。审计后形成内部制约帘计报告。财务信息质量是指财计信息在收集、整理、加工后在应用时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通过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数量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判断信息质量的好坏,这将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是否能根据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国内外衡量财务信息质量的策略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采用专家系统依据一定的经济标准进行打分,来衡量财务信息质量;二是采用披露指数,通过读取财务信息的数量来衡量信息质量。而作为财务信息产生的重要制约机制,企业内部制约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公司进行内部制约审计后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更高、更具可信度。内部制约审计因是第三方独立审计,具有特定的客观性,能够准确的指出公司内部存在的理由,通过内部制约审计向市场有效地传递公司内部真实状况和管理水平,以推动公司内部制约的改善。
基于上文的分析和我国目前的国情,为加快对资本市场和公司内部制约的规范化,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快推进公司内部制约审计规则的实施和相关制度的制定。在规范我国内部制约审计服务市场的同时,制定要求内部制约信息审计的标准,有效提高公司内部制约信息质量,推动企业结构优化。二、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缓解交易双方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三、完善对我国审计服务市场的监管,在审计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因个人利益迫于成本压力而人为降低审计质量的事时有发生,大大降低了内部制约审计的有效性和财务信息质量。因此加强审计会计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提高内部制约审计的重要因素。